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游华玲
“大夫,我都发热两周了,实在查不到病因啊。”29岁的潮汕青年小汪近期连续一周反复发热,备受折磨,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查出病因。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三院”)消化科医疗团队经检查发现,病因竟是小汪日常生吃海鲜、河鲜导致的肝吸虫感染。经过驱虫治疗,小汪日前已经恢复正常体温,身体各项指标也在陆续恢复中。
一男子吃生腌后持续发热
南医三院消化科主任岳辉接诊后,收其入院查体发现,小汪有肝区压痛、叩痛等阳性反应,CT及B超检查显示患者肝脾大、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内散发小囊性病变,血常规提示嗜酸细胞增高,怀疑是肝吸虫感染引起炎症导致发热。
考虑到潮汕人嗜生腌,医生遂追问患者饮食习惯,小汪回忆最近有与朋友一起吃生腌虾和血蛤,不过他觉得生腌海鲜是饮食习惯,从小吃到大,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朋友也有一起吃,其他几位朋友也没有身体不适。
有了这个线索,医生为小汪完善肝吸虫抗体检查,提示肝吸虫抗体阳性,但两次送检大便常规未见虫卵,然而,患者的嗜酸细胞却越来越高,发热也还一直持续。
在反复排除其他病因后,岳辉坚持第三次粪便送检。终于,第三次检验结果显示肝吸虫卵,小汪发热的病因终于找到了。医生开始给他用驱虫药治疗,三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各项指标还在恢复中。
肝吸虫感染可致肝癌、侏儒症等
据岳辉介绍,这种“病从口入”的疾病在广东并不少见,生吃海鲜、河鲜是最大原因。他表示,有些病人肝吸虫在体内存在很多年身体没有不适反应,或者早期感染时症状不明显,多年累积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胆管癌。
据了解,肝吸虫喜欢“躲在”淡水鱼虾体内,随着人们吃鱼生、未熟透的鱼虾等方式悄悄潜伏进人体。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堵塞胆管。其生命力也很顽强,一旦在宿主体内住下来,可以一直跟随20-30年。
岳辉说道:“肝吸虫感染初期,有些人可能没什么症状,也有人会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如果宿主是孩子,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吃鱼虾一定要将其彻底加工煮熟
“预防肝吸虫的最佳办法就是不生吃任何淡水鱼虾等水产品。”岳辉建议,吃鱼虾一定要将其彻底加工煮熟,特别是用作熬粥和涮火锅的鱼片,更要注意适当延长烹煮时间,保证其完全成熟。对于肝吸虫而言,只有在90℃-10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将其完全消灭。
岳辉建议,平常在使用刀具、案板、筷子、盛装盆等生活餐具时,一定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还要定期对这些物品进行煮沸消毒,提升安全系数。
岳辉推荐有生吃鱼、虾史的人群要定期体检,选择肝吸虫抗体检查,一旦血液检查结果为肝吸虫抗体阳性,就应进一步检查大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