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6月1日电题:皂角树“造”出新希望
新华社记者王阳、孙晓辉
“刚刚种下的这些树苗,全部都是直径8厘米以上,可金贵着呢。”近日,在去往山东荣成市虎山镇北隋家村皂角树基地的路上,驻村第一书记李国玉边走边介绍,这条路他每天都要走十几趟。
两年前,李国玉入驻北隋家村。这个只有77户村民的小村庄,人均1.3亩耕地,大多是零零散散的坡地,小麦、玉米的产量都很低。加上村里劳动力不足,难以做到经营规模化、耕种机械化,一半以上的村民撂荒土地。
如何利用好荒山荒地,是李国玉入驻北隋家村后“死磕”的大事。调研三个月后,他拿出计划——流转土地、种植皂角树。原因很简单,种植前期投入较少,种植后期相比苹果、桃子等经济作物而言,管理方便并且易于生长。
村干部们听了都说好,可谁都不愿动手干。
为什么?没钱,没信心。买皂角树,流转土地,哪件事不花钱?皂角树虽然是个“懒庄稼”,但种下去得三至五年见效,六至七年丰产,生长周期长,见利慢,村民担心将来销路问题。
李国玉没吭声,心里却打定了主意。他想,只要大家认可这条发展路子,没钱,“娘家”单位威海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可以出资买苗;没信心,可以买嫁接苗用来嫁接,缩短生长周期。
李国玉先协助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流转了35亩土地,同时协调资金为村里安装路灯、打水井、修水池、清理垃圾、整治环境……发生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变化逐渐让村民相信,跟着李国玉能干成事。
人心齐,发展就上了正轨。李国玉带着懂苗木的村支部委员前往济南、临沂等地,蹲在苗木市场一棵棵精挑细选,先后选了2.2万棵皂角苗以及150棵嫁接苗。“嫁接苗挂果时间可以从5年缩短至2年。”李国玉说。
皂角树基地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或扛锄头铁锹,或提水桶,吆喝声响成一片。村党支部书记秦志国心里偷着乐——村里没有一个旁观者,大家就像在忙自己家里的事一样。“干村党支部书记12年来,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秦志国说。
眼下,在北隋家村种下的2万多棵皂角树,一片片新芽正在吐绿。按照这长势,一年后,村里坡上的皂角树就可以挂果。
关于销售,李国玉也摸了个清楚:到丰产期,每棵树可以产皂荚约20斤出售,村民还可以加工皂角精、剥皂角籽、做手工肥皂……一棵皂角树“串”起了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村集体收入也将大幅增长。有盼头的日子,就这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