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题:暖意鼎沸——火锅店里的扶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贺书琛、王雪冰
深秋的呼伦贝尔草原寒意初现。尽管天气转冷,新巴尔虎左旗的一家火锅店依然人声鼎沸,汤锅热气腾腾,老板赵乌日嘎忙着招呼来往顾客。
“没有当年广东一位爱心人士的资助,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赵乌日嘎说。
2003年,初中二年级的赵乌日嘎收到一封广东匿名寄来的信,以及随信汇来的500元助学金。“信里鼓励我认真学习,用知识来改变生活。”赵乌日嘎通过信件与这位远在几千公里外的爱心人士保持联系,一直到高中毕业,每学期她都收到500元爱心助学金。
“这笔助学金不仅让我完成学业,还让我心里有了希望。”赵乌日嘎高中毕业后,辗转多地打工。几年后,她用攒下的7万元钱回乡创业。2017年1月,赵乌日嘎的火锅店正式开业,如今生意越做越好,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
生活安定下来后,赵乌日嘎希望当面答谢当年资助自己的好心人,多方联系之后终于有了回音。当年的爱心人士是广东“草原爱心”团队成员,成立于1996年的“草原爱心”团队发展至今成员已超过1500人,资助超过4000名边疆贫困儿童。
“他的回复只有一句话,希望我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收到回信的赵乌日嘎感动之余,决心回到母校资助四名贫困生,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赵乌日嘎不仅为四名贫困生提供资助,更在生活中关心他们。“他们缺少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还有爱和温暖。”赵乌日嘎说。她时常询问这几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他们买课外读物。不时请他们到火锅店聚餐,聊聊生活中的小事。“现在孩子们都把我当大姐姐,什么事都跟我讲。”赵乌日嘎开心地说。
受助学生阿木尔家离学校远,每逢假期都来火锅店帮工。“他自小体弱,每次来店里他‘姐姐’都给他准备丰盛的饭菜,他一顿能吃满满六盘肉。”店里的工作人员打趣说。
每个假期帮工结束,阿木尔可以得到3000元“工资”。“上个假期回家前,他想用这笔钱给父亲买新毛衣,还专门来问我买什么颜色好。”赵乌日嘎眼眶泛红,在阿木尔的心里俩人胜似至亲。
2019年,包括阿木尔在内的四名受助学生都考入了市里重点高中,赵乌日嘎在火锅店请他们吃饭,讲起自己的故事不无感触。“没有‘草原爱心’团队的帮助,很难想我今天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赵乌日嘎说,希望他们心里埋下希望的“火种”,“只要‘火种’不灭,锅里的汤就会一直热气腾腾,鼎沸的暖意就会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