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31日讯(记者 李春晖)政府粮食储备的“吞吐”,既是保障储备常储常新的主要手段,也是调控市场的重要方式。及时跟踪市场动态,把握好“吞吐”的节奏和力度至关重要。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月31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基本成型,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调控的精准度提高。在我国政策性粮食库存充足的坚实基础下,科学把握库存投放的“时度效”,能做到“需要时可随时投放市场”,成为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此前小麦市场出现的相对过热现象,经过一系列抑制投机炒作的调控举措,如今已经基本平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据调度,随着拍卖粮源陆续出库到厂,有的贸易企业加快了售粮进度,加之进口粮源陆续到港,近期粮食市场价格有所回落。
粮食保供稳市“三板斧”
秦玉云介绍,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联动,认真抓好粮食市场调节、粮源组织调度、秋粮收购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供给能力有保障。从生产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从库存看,粮食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库存消费比远远超过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同时,库存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商品库存增加较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另外,农户和城乡居民存粮也有所增加。
二是跟踪市场动态有渠道。秦玉云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完善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制度,现有入统粮食企业近5万家,定期掌握粮食购销存等情况。持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食供求变化,已建立国家级粮食市场信息直报点1000多个,地方粮食市场信息监测点近万个,基本覆盖了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在监测频率和密度上,我们根据供需形势和调控需要及时调整,比如,去年疫情发生后,我们及时启动了重点企业日监测日报告制度,随时了解市场动态。”
三是市场调节有办法。政府粮食储备充足,需要时可随时投放市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国家层面有专门的粮食应急预案,省、市、县也都有相应的预案;布局了一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应急配送中心、应急储运企业,粮食应急保供网络体系健全。有关部门还建立了粮食供应保障会商机制,近年来,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经受住了考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类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网络销售平台交易活跃,配送便捷,仅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去年就公开销售粮食超过1.1亿吨,部分地区大型电商平台粮油配送能够实现当日达。
以充足的粮食储备为坚实基础,以灵敏的市场监测预警为行动依据,以及时高效的协同投放为抓手——这“三板斧”,为我国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调控强而有力,小麦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小麦作为我国两大口粮之一,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可满足市场一年以上消费需求,保供稳市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今年年初,受玉米价格上涨影响,小麦饲用量明显增加并创历史新高,加之部分市场参与者投机炒作,使小麦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相对过热现象。尤其是1月13日和20日两周,政策性小麦公开竞价销售基本“高溢价、全成交”。
对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抓调控“时度效”,及时采取相关举措。秦玉云介绍,针对元旦后小麦一度交易特别活跃,成交率和溢价较高情况,果断采取提高交易保证金、预付货款、调整粮源结构等针对性措施,以抑制投机炒作。随后小麦拍卖“量价齐降”。
此外,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发挥两级储备吞吐协同效应。“针对前期市场主体采购量增加的情况,研究安排部分中央储备粮延期轮入,有的省份也及时调整了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目前,新产小麦还有一个多月上市,在持续安排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的同时,各级储备小麦正加大轮出力度。”秦玉云称。
“据调度,随着拍卖粮源陆续出库到厂,有的贸易企业加快了售粮进度,加之进口粮源陆续到港,近期粮食市场价格有所回落。目前小麦、玉米收购均价分别为2519元/吨、2806元/吨,均较月初下降3%左右,期货主力合约价格降幅还要大一些。”他表示。
“小麦调控强而有力。”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晓辉介绍,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基本成型,小麦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调控的精准度提高;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调控的物质基础坚实;预期引导、储备吞吐、产销衔接等调控手段日益多样,调控的灵活性增强。
王晓辉还介绍,今年新小麦面积、单产和产量有望实现“齐增”,丰收在望。此外,近期华北和东北两大主产区玉米明显上量,玉米价格高位回落,对小麦价格拉动作用趋弱。
“目前国内小麦库存充足,国家积极释放出明确的调控政策信号,小麦市场平稳有序运行。”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