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分大小,在百姓眼里都是“天大大事”,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减少百姓诉累,百姓心里的“疙瘩”解开了,才是真正的案结事了政和。近日,西峡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难度极大的行政赔偿案件,从根源化解了政府和老百姓的矛盾,赢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
某养殖场因高速路的修建被某镇政府违法强制拆除,但拆迁赔偿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该养殖场的业主王某将某镇政府诉至本院,要求某镇政府赔偿因强拆给其造成的财产损失200余万元。在诉前,双方各自委托鉴定机构对养殖场的价值进行鉴定,鉴定价值却相差100多万元,但双方均未能提交鉴定依据。
案件受理后,案件承办法官就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勘验,并分别给双方当事人通过面对面、打电话的方式做释法明理工作。针对被告的强拆行为,法官联系到行政机关主要领导,告诉其没有按照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对养殖场实施强制拆除,由此而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理应按照国家赔偿法规定,给予相应的赔偿。行政机关负责人听后,意识到问题所在,表示愿意赔偿并接受调解。之后,承办法官对原告做思想工作,告知其“拆除是有合法理由的,只是被告未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实施,对因此而给原告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才能由被告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通过多次沟通后,原告也愿意接受调解。但最终却因为调解金额差距过大而未果。
“当事人的养殖场是有它的价值的,现在被拆除以后,又没有拿到补偿,他们的合法权益必然受到损害。那如何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果是仅仅通过一纸判决的方式,可能当事人不会那么顺利或者说满意地拿到判决的赔偿款。”为了双方能够实质性化解争议,该案由分管院领导亲自参与合议,并多次积极前往当地与镇政府“一把手”沟通,了解各方的诉求和想法,研究调解思路,争取促使双方和解。经过对实际情况的多次分析、调解后,镇政府提出希望可以重新鉴定,重新估价,但因鉴定标的物灭失等原因,鉴定无法进行,调解因此又陷入僵局,但此次双方的争议也仅剩几万元之差。
眼看着审限将至,为防止案件久拖不决,在向院长专题汇报后,合议庭决定两手准备,一方面,根据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结合生活经验、生活常识,运用逻辑推理,并遵循法官职业道德,主持双方对案涉财产在拆迁时的价值进行议价,对有争议的财产,参照双方的评估报告及当地市场行情,以有利于原告的原则作出认定,着手准备判决。另一方面,仍然不放弃实质化解工作,准备在判决前再争取调解。
炎热的夏天,看着法官一趟又一趟地奔波,双方当事人从最初的剑拔弩张到逐渐理解与配合,案件在判决书下发前迎来了转机,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意见,至此,该起“民告官”行政赔偿案件圆满化解。
这起行政赔偿案件的实质性化解,使当事人的诉讼维权之路终于走到了终点,解决了原告“天大的事”,同时也消除了行政机关的“心头事”,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供稿:王晶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