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师喆
11月18日,记者从省科协获悉,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我省院士人数达到25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涉及电子信息、能源矿业、土木水利、农业、医药卫生、化学、物理学等10多个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二者均为终身荣誉。“两院”院士增选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
许为钢,1958年10月生,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导师。现任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奖1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作物科学成就奖。
许为钢是我国小麦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30余年,为我国小麦生产和小麦育种学科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育成的强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曾连续6年种植面积居我国小麦品种第一位,年最大面积2980万亩,累计种植面积2.5亿亩,目前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为改善我国小麦商品粮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育成的优质强筋抗病高产新品种郑麦7698,实现了优异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条锈病抗性基因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聚合,经机收实打测产15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56.0公斤,当年创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纪录。近年来育成的郑麦1860等节肥优质高产的绿色小麦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许为钢院士是继动物免疫专家张改平研究员、花生专家张新友研究员之后,第三位从省农科院走出来的农业科研领域院士。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省农科院已成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也将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增添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小麦梦”
——专访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师喆
前一天刚从安阳小麦示范基地赶回郑州,第二天又要飞赴海南繁育基地,11月18日上午,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忙里偷闲”,在省农科院种业创新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了河南日报记者的采访。
“院士,是人生的一个加油站”
窗外冬日阳光明媚,法桐树上鸟鸣清悠,许为钢院士面带随和的笑容,谈及当选院士后的感受,他说:“院士,应该把它看成是个岗位,而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誉,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加油站。”
“按照行政区划省或州来看,就面积和总产量而言,河南省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小麦主产区。”许为钢说,“我的工作是小麦遗传育种,成为院士之后,仍然要继续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团队的同志一道,为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责任。”
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一届党代会,提出我省要着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许为钢院士认为这体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胸怀“两个大局”。“河南农业在全国的分量是比较重的,我们理应把我们的发展、我们的追求,与国家的意志、国家的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整体水平属世界一流,多年来中国小麦平均产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为解决国人的口粮做出了重大贡献。”许为钢说,但河南在小麦遗传育种上目前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领域,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们要全面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水平,要在基础前沿研究方面“补短板”,要勇于担当学科探索发展的先锋,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努力实现种业新突破,把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下更加持续牢固的基础。
“科研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从事小麦育种工作38年来,许为钢院士先后育成审定小麦品种14个。其中,“郑麦9023”促进了主产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大面积应用,“郑麦7698”带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迈上亩产700公斤的台阶,“郑麦1860”解决了节肥与高产、优质特性同步改良的难题,每一步都精准踏中了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需求“痛点”。
未来小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小麦科研该向哪些方面发力?面对这个问题,许为钢认为有两个需求必须考虑。
“一个是要满足我国现代化生产方式升级后的品种改良需求,要继续提高产量水平、节约资源、降灾保产。”许为钢解释,一家一户农民种小麦时,不在乎多施肥料,但是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必须精算成本帐,实现对肥、水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需增强对主要病害、穗发芽等自然灾害的综合抵抗能力。
另一个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需求,着力发展优质小麦。“比如我们评鉴面粉品质,10年前可以分得出蛋糕饼干用的面粉哪个是国产的,哪个是进口的,现在已经分不出来了。”许为钢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努力满足用于中国大宗面制品加工的品质需求,做出更美味的面条、馒头、饺子等等。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强化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不久前神农种业实验室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河南在推动创新方面的决心。”许为钢坚信,通过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吸引集聚全国乃至世界的一流人才,把国内小麦科研领域的优势力量叠加放大,河南的小麦创新力量一定会更好的喷涌而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小麦梦”。
“要做人民的科学家”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对于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许为钢院士寄予了深切期望。
他向记者谈起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件往事。“我的恩师赵洪璋院士去世时,在告别仪式上,吊唁大厅里排满了花圈。”让许为钢感动的是,花圈上的落款不是写市、县、乡政府,而是写着宝鸡市人民、武功县人民……整个陕西各地送来的花圈和挽幛,都是以“人民”落款的。“那一刻让我永远记住了,要做人民的科学家。”
在省农科院任小麦所所长时,许为钢在会议室墙上嵌上了四句话。
第一句是科学至上。“必须要把科学摆到一个崇高的地位,并使之成为我们科研人员追求科学真理和创新的一种氛围。”
第二句话是人才宝贵。“一定要集聚人才,一个研究机构人才是干事的基础,要尊重、爱护科研人员,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作用。”
第三句是奉献光荣。“科研创新有风险、有失败,很多科研人员可能干了一辈子,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成果,但是他们的奉献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第四句是创造伟大。“科研人员就是要自强自立,勇于奋斗,勇于不怕失败去攻克难关,以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为追求,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科研成果。”
解释完这四句话的含义,许为钢院士告诉记者:“我相信年轻人永远是我们事业的希望。美好的中国,一定是依托我们的年轻人去建设,我相信他们行。”
河南省农科院走出三位院士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尹江勇 师喆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省农科院小麦专家许为钢研究员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也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第三位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此之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已有动物免疫专家张改平研究员、花生专家张新友研究员分别于2009年、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创新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驱动。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省农科院在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关于人才工作的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把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以人才优势厚植创新优势,搭建一流创新平台、营造一流创新环境、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坚持注重实绩、能力和贡献的人才评价导向,不断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与活力,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在建设农业科技人才高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先后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原学者7人(占全省总数的1/10)、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人(超过全省总数的1/4),100余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称号,40余人次获得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拥有50位首席科学家中的2人,有岗位科学家17人。高层次人才密度在省级农科院和我省省属单位中名列前茅,为我省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助推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了坚强人才保证。
张改平院士是全国知名的动物免疫学专家,也是从省农科院走出的第一位院士,他长期从事动物病毒致病机制、动物重大疫病快速监测技术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率先建立了免疫快速筛查技术体系,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后,张改平院士带领动物免疫学研究团队,在免疫识别等领域继续潜心研究,又取得了一系列领先的科研成果,新近又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38篇。2012年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年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张新友院士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研究,率领研究团队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刻苦攻关,相继培育出“豫花”、“远杂”系列花生新品种40多个,累计推广1.3亿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20多亿元,为推动我国花生育种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继续带领花生科研团队,在花生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深入攻关,致力于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为高效选育优质花生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建立了花生高效植株再生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遗传转化研究和珍稀种质的高倍繁殖;创制出高油、高油酸、高蔗糖、抗病花生新种质194份,选育高油、高油酸等优质高产花生新品种20个。张新友院士非常注重成果的转化落地,经常深入花生主产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十三五”期间,团队选育的花生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4200万亩,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40%以上,其中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号种植面积达到641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高油酸花生品种;创培了“南正阳,北善堂”两大花生区域品牌,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到124亿元,善堂成为全国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种植的典范。当选院士后的出色成绩,使他于2016年被授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称号,2017年被聘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018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许为钢院士是省农科院走出来的第三位院士。他潜心小麦遗传育种研究30余年,在小麦品种改良途径研究和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育成审定小麦品种14个,其中优质强筋早熟多抗广适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促进了主产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大面积应用;育成的高产性优异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产量水平普遍低于高产品种的难题,带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水平迈上亩产700公斤的台阶;育成的高产优质节肥高效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解决了节肥与高产、优质特性同步改良的难题。许卫钢院士先后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