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健康 家居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如何上的户口?被拐14年的孙卓回家了,追问不能止步

来源:光明网 2021-12-10 13:51:31

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夫妻终于找到被拐卖14年的儿子孙卓,连日来,回乡、聚餐、认亲……网络上洋溢着一股欢乐的气息。

然而,孙卓回来了,很多问号却并没有拉直,仍有追问的必要。在拐卖孩子已经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持续制造骨肉分离的背景下,这些问题不搞清楚,类似的事情恐怕不会消停。

其一,是否应该追究“养父母”的责任?孙卓表示,“不恨养父母”“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伤心”,并对未来留在哪里还未作出决定,此事该如何理解?

客观而言,孙卓被拐卖这14年,想必与“养父母”相处还好,也并未受到虐待或其他情感、身体上的伤害。对于孙海洋,这14年意味着日日夜夜的思念、痛苦,而在同样是受害人的孙卓那里,这种程度就会轻得多,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与“养父母”产生真挚的情感,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事实上,这也正是拐卖儿童案在人情法理上呈现出的复杂性。

只是,不管多么复杂,拐卖儿童案也注定会给社会、给相关当事人造成伤害。我们不能看到孙卓不恨“养父母”而无视孙海洋夫妇的伤痛,也不能因为孙卓找到了亲生父母,而无视他对“养父母”的复杂情感。说到底,如此复杂的状况,根子在拐卖,而收养或收买被拐卖孩子的行为,则是直接原因。

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想要孩子(尤其是男孩)的家庭,才支撑起一个畸形、残酷的拐卖儿童市场。孙卓的“养父母”是否有责任、是否被追究责任,或许孙卓说“不恨”、孙海洋选择听取孩子意见,以及孙卓“养母”说“不知道孩子是拐来的”等会成为从轻处理的因素,但却不是免于处罚的理由。无论如何,“养父母”是这起人间惨剧的推手。

何况,从长远看,如果不从源头强化治理,不严厉打击这种需求,必然会持续给社会传导不好的信号。事实上,早在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拐卖儿童犯罪典型案例就显示,收买儿童犯罪也会被判刑。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亦明确:“对以非法获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强抢儿童或者出卖亲生子女、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出卖捡拾儿童等行为,坚决依法惩处。”

其二,孩子是如何上了户口的?这个问题则涉及到有关人员是否为拐卖儿童开绿灯?按照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新生儿落户有着复杂的程序,需要提供诸如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如果被拐儿童能轻松落户,一定是这些环节中的关键几环出了岔子。

据报道,早在2016年,福建警方就曾发现不法分子伪造、买卖《出生医学证明》申报户口的线索。近日,有打拐志愿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河南省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曾有4885份出生证被盗,近10年未破案。目前,当地公安机关回应称,进一步加大案件侦破力度,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这些线索可以作为造假落户的佐证,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被拐儿童落户并非完全伪造信息,就像这两天热议的孙卓及符建涛被拐案,山东聊城阳谷县公安局就在9日凌晨发布情况通报称,孙卓户籍地在黑龙江省某市,符建涛户籍地在本县。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凡涉及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将严肃处理。

被拐卖的孩子能顺利落户,对他今后的生活会有帮助,但这也势必增加被亲人找到的困难。这实际上是对拐卖行为的助力,对此,有必要举一反三,彻查严处,让拐卖行为无所遁形。

每一起拐卖案背后,都有着深深的伤痛。也因此,有关各方理应积极行动起来,堵塞制度性漏洞,采用新技术手段,真正呵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安全,让天下无拐。(龙之朱)

  责任编辑:耿倩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