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党建

健康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国防军事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

来源:央视新闻 2022-11-30 11:57:44

今天(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报告对31个省(区、市)的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的未成年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网络接入环境、网络使用特点、教育监管、网络安全与权益保护等方面,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主要趋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

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

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94.9%)提升1.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情况有所改善,未成年网民工作日平均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8.7%,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9.9%,分别比2020年下降2.8和2.3个百分点。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和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主观感受都呈下降趋势。42.0%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对互联网没有依赖心理,较2020年提升3.3个百分点;27.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较2020年下降4.5个百分点。

未成年人网络使用存在城乡差异

农村未成年网民教育管理相对不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向农村持续渗透,城乡未成年人在互联网普及率方面的差距已基本弥合,但在网络使用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未成年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单一、长时间上网情况更突出、使用休闲娱乐类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学习资讯类应用比例较低。

比如,除手机外,农村未成年网民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上网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未成年网民;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农村比城镇高3.9个百分点;经常在网上玩游戏、看短视频的,农村比城镇分别高6.0和8.3个百分点;经常使用网络学习、搜索引擎和看新闻的,农村比城镇分别低8.9、6.8和5.0个百分点。调研发现,超四成农村未成年网民没有和父母双方一起生活,比城镇高近两成。这一方面使得更多农村未成年人需要使用手机进行亲情联络,另一方面也导致农村未成年网民在上网用网上缺少家长的监督约束。只有38.3%的农村未成年网民表示上网时长经常受到家长限制,比城镇低10.4个百分点。

互联网平台监管初见成效

青少年模式有待进一步推广完善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明确要求。2021年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络上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看短视频、看直播,以及参与网上粉丝应援的比例,较2020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9年以来,各大视频、短视频、社交、游戏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调查发现,尽管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实际运用中还有改进升级的空间。

视频平台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

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值得关注

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但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平台内容质量会对其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21.2%),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16.3%)等消极负面的内容,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

网络安全环境持续改善

新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较2020年下降1.7个百分点;79.8%的未成年网民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侵害自身不法行为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较2020年提升5.7个百分点;66.3%的未成年网民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方面也出现一些新风险隐患。部分未成年网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0.0%的未成年网民对于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没有概念,且年龄越小,防范意识越弱。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陷阱“与时俱进”,智能手表、智能台灯、智能音箱、词典笔等新型上网设备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等。

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影响重大

提升家长网络素养实有必要

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场所,家长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理和引导方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和习惯。上网时长是否受到家长限制、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显著影响未成年网民的网络依赖程度。经常受到家长限制的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有依赖心理的比例为10.0%,比不受家长限制的未成年网民低27.4个百分点。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其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16.2%,而与父母中的某一方或其他亲属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这个比例分别为22.4%和21.3%。家长自身的上网行为和网络素养也对未成年网民有直接影响。在家长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中,未成年人工作日上网2小时以上、节假日上网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比家长不经常玩手机游戏或看短视频的家庭高5.6和8.5个百分点;还有31.9%的未成年网民使用家长账号玩过游戏。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

强化法治保障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度

尽快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严厉整治涉未成年人的网络偷拍直播、诱导性消费打赏、网络社交陷阱等,依法从严从重处置利用网络教学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防止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推动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级 在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加强探索未成年人特质识别认证技术,完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帮助监护人更好履行监督管理和保护职责。加强专属内容池建设,强化视频、短视频类平台内容审核,分级分类丰富和优化内容池资源供给,让“青少年模式”不仅能用、管用,更要让青少年好用、爱用。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和协同联动,探索建立更加精细化的行业标准和账号互通机制,对未成年人从事网上娱乐活动时间进行“总量控制”,从机制源头填补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方面存在的技术漏洞。

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提升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应用能力

加强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地区中小学校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入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地区家长更好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针对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推出相应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利用网络助力学习生活。

学校、家庭、平台企业各尽其责 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合力

推动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规范未成年人校内上网管理;强化“家庭是第一课堂”的共识,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及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倡导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同时树立奖善罚过导向,推动平台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在产品开发运维方面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底线;加强行业自律,发挥协会组织作用,特别是加强对未成年用户规模较大的视频、短视频类平台和账号的监管力度,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总台央视记者 李墨白)

  责任编辑:news1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