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南疆的团场度过我的童年,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想当年,无数的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奔赴新疆,硬是用铁锹和坎土曼在戈壁上开垦出了一片绿洲,他们用一生在戈壁滩上播种下了希望,在沙漠边缘守护着家园。如今连队的房屋整齐排列,远处是无垠的田野,麦浪翻滚,啤酒花碧绿无暇,随风摇曳,团场的生活简单而质朴,人们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出一片希望,传承着先辈人的拓荒精神。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团场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早早地学会了独立。除了每天上学,我们还要承担起放牛、放羊、割草等任务,农忙时地里的农活也不在话下,每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必定是勤工俭学,那会主要是去摘啤酒花,而花粉总是会让我的脸上过敏,因为这,每年勤工俭学完我总是还倒欠学校不少钱。
上学也都是独自骑着自行车去,数公里的上学路总是欢声笑语的,路边偶尔还能碰见羊群和牧羊人。小时候记得团场的天空总是那么高远,那么蓝,蓝得让人忍不住心生向往,云层有时候低的仿佛伸手就能摘下一片云朵。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人们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早上稍微睡个懒觉父母就已经出门了,除草、浇水、施肥……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勤劳务实的兵团人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庄稼。放假和放学的孩子们也不闲着,一般都会帮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熬个稀饭、简单炒个青菜还是不在话下的。
团场的四季各有各的韵味。春天,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嫩绿的新装。柳树抽出嫩芽,桃花、杏花竞相开放,空气中到处都有弥漫着花香。夏天,烈日炎炎,田野里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翠绿的啤酒花爬满了架子,满地的西红柿开出朵朵小花。秋天,麦子熟了,金黄的麦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收割机的轰鸣声奏响了丰收的乐章。冬天,白雪皑皑,整个团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宛如一个银色的世界。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们的心却是暖和的,大家聚在一起,烤火、聊天,享受着冬日的宁静与温馨。
随着时代的变迁,团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取代了传统的农具,高楼大厦也逐渐出现在团场的中心地带。虽然在他人眼中团场可能是落后的代名词,但依然爱它,因为这里承载着我的童年,见证着我的成长。(杨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