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宜居又宜业,乡村生活很和美。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是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在息县谯楼街道庞湾村62岁村民王万荣不禁感慨。
小村庄东迎濮公山,南临淮河水,林地连片,鱼虾丰富,鸟类颇多……烙印着鲜明的淮水文明,让整个村子宛若静卧淮河臂弯休养生息的“婴孩”,又似恬适躺在豫南大地的“聚宝盆”。
水塘边闲逛的居民刘老汉笑着说,“村里跟城里差不多,重要的是比城里好多地方环境还好,一年四季有花开,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走进村子,随处可见参天古槐,清一色的红砖瓦房,不同于其他沿淮村落的泥庄台,庞湾民居的房基均是由形态各异的青石堆砌筑起。
“在1968年之前这里也是泥庄台。那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让庞湾人吃了苦头。人们便想着‘舍泥取石’,撬起一块块见证古息国三千年历史和沧桑的山石,用手推车运回后一块块地码平、堆砌,家家户户都筑起高高的房基——庄台。”庞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庞巍讲述,如今的庞湾社区,处处都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古老的岁月和浓浓的乡愁。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推进以来,庞湾社区建设了综合文化广场和游园,新打了深水井,修复了老庄台,改造了老坑塘,建起了农耕博物馆,敷设了自来水管道和地下排水管网。
“公交车通到了村里,石板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厨房,我们这里就像是淮河边上的一个大花园。”62岁村民王万荣不禁感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提升,让居民们的卫生观念发生了变化,幸福指数逐年攀高。
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按照这一规划思路,庞湾社区积极做好“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大文章,把产业振兴作为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吸引能人返乡成立农业发展联合体,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息县惠佳农业有限公司,引进当地种粮大户柳家农场、息县绿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集中连片成规模流转全村土地4000余亩,实现庞湾6个村民组600余农户全覆盖。
立足沙土地资源禀赋,种植4500亩冬小麦,建立黄瓜温室大棚,香菇、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试点,建设茅台高粱种植基地、时令蔬果采摘园等,守护“国人粮仓”,丰富“国人厨房”。
“在这个社区,我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冬季种植小麦,夏季种植高粱、玉米、大豆、花生之类的,今年种的高粱亩产1000多斤,给贵州很多酒厂签订了合同,供不应求。”息县“致富带头人”柳学友笑着告诉记者,“种粮人要有种粮人的底气,庞湾的地理环境、生态优势、淳朴民风就是我最大的底气。”
勾勒乡村美不能总盯着功劳簿。以“生态宜居”为底色,庞湾已建成12.5公里的沿淮生态廊道,植树面积7567亩,绿化率达到90%以上,2018年被信阳市绿化委评为“森林小区”,并顺利通过了沿淮湿地保护生态带国家级验收。目前,已建成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5个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发挥着湿地的各项功能。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底色,以淮水湾旅游景区为支撑,我们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园林绿化、农家体验等无污染、无能耗、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有力带动了社区经济发展。2019年,我们社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乡村旅游特色社区’。”站在淮河滩头,庞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庞巍踌躇满志地表示,未来的庞湾社区,将是集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城乡融合协调、景观自然秀美、生活方便舒适、就业宽广无忧、乡邻守望相助的美好社区。(郝昱玮 周涛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