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美文】科举考试制度废止100周年

2018-06-25 11:46:41  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参与评论()人

关于科举制度废止的反省与思考,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科举制度应否存废的争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举制度是否可以选拔真才

认为科举不能选拔真正人才的人,喜欢将文学作品中虚构出来的范进、孔乙己当成科举人物的代表,认为科举造成了大量庸才,而忽略了大量真实的杰出的科举人才。而认为科举能够选拔真正人才的人则列举了一系列名人来佐证科举可以选拔真正人才,并指出中国帝制时代后期多数文学家是科举出身者。他们还提出,科举的目的不是选拔文学家而是选拔官员,从隋唐至明清1300年间多数政治家都是科第中人,连清末激烈批判科举的康有为、梁启超、张之洞、严复等人也是科举出身,这说明科举制的选才功能的确是发挥出来了。

2.科举制度是否造成中国科技发展迟滞

认为科举制度造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迟滞的人认为,科举制度从诞生之日起就忽略科学技术的发展,鲜有考试科技内容。如唐代曾设有明算科,但只是6个常科中录取人数最少、地位最低的科目,且至宋代以后就消亡了。清末受西洋坚船利炮的震撼,曾开设算学科,然而所取人数极少。因此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中国自上而下不重视自然科学,严重影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而反对者则认为,即使没有科举制度,中国古代士人也不见得会将主要心思用到科技方面去。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历来重治术轻技术,人文学科高度发达,自然科学地位低下。因此单单是科举制度,并不能成为中国科技发展在明清迟滞的主要原因。

3.科举制度是否做到公正公平

认为科举制度不能做到公正公平的学者认为,科举制度虽然相对公平,但是应考者还深受经济因素、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得偿所愿,另外因为主考官的因素,导致了大量的科考舞弊,加之妇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因此科举考试算不上真正的公正公平。反对者则认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成熟期的科举考试从制度上说是提倡公平竞争的。至于妇女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是基于帝制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官员结构使然。

4.科举制度是否造成了官本位思想

认为科举制度造成了官本位思想的学者认为,科举制度将天下士人的聪明才智都吸引到读书做官一条道上去,使“学而优则仕”大行其道。而反对者认为,在科举制产生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已经是等级森严、品阶齐全,官本位体制已经形成了。可见官本位体制并非科举制造成,最多起到了加强作用。

5.对于八股文的争论

对八股文的评价,至今在学界还存在着莫大的分歧。在厦门大学举办的“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更是各执一词。有学者认为八股文是“人类发明的最恶劣的知识枷锁之一”,还有学者认为八股文是维持科考公平、保证科考效率的必然选择。

同时,学界对科举制度存废的争论还远远不止这些,但是针对科举制度废止100周年国人似乎并不热衷,全国除了厦门大学一场学术研讨会之外,没有任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而在1994年,为纪念科举制度废止100周年,韩国举办了大规模的模拟科举考试,还录了两名状元。

百年之后:和谐的思辨

科举废止已经100年了,在激烈争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抛却科举制度本身,更深层次地思考这些现象?是不是可以更深刻地进行一些反思?

从社会发展角度上看,科举制度废止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仅是一场教育革命,而且是一场政治变革,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的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的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科举制在1905年废止,从而使这一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辛亥革命;就其现实的和象征性的意义而言,科举革废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这种转折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奴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的废藩。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