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法制 > 正文

河南省法院联合省司法厅召开诉前调解工作情况发布会 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河南省法院联合省司法厅召开诉前调解工作情况发布会 公布十大典型案例
2021-01-13 16:30:26 来源:中华网河南

案例9:陈某某等43名农民工与某食品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2019年3月,陈某某等43名农民工到某食品公司从事拣枣工作,双方约定陈某某等人的工资按工作量计算,但未签订劳动合同。因经营效益不好,食品公司一直未给43人发工资,至2019年5月,共拖欠3-5月份工资29.87万元。经讨要无果,43人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争议申请。2019年11月28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证据不足等理由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2020年1月16日,43人向新郑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调解过程与结果】

新郑市人民法院受理该批纠纷后,考虑涉及多名农民工工资,经征得双方同意,将纠纷分流至诉调对接中心,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委派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特邀调解组织进行化解。期间,新郑市人民法院派出专业法官跟踪指导并参与调解。经与食品公司多次沟通和双方多次协商,2020年2月3日,43人与食品公司达成调解协议,食品公司同意从2020年1月起,于每月最后一日前按拖欠农民工工资比例分批支付43人工资,直至全部支付完毕。2020年2月24日,根据当事人双方申请,新郑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对该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典型意义】

这是人民法院依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行政调解与诉讼无缝对接,成功为农民工讨回工资的一起典型案例。其典型意义体现在诉前调解具有就近、快速、低成本化解矛盾纠纷的制度优势。诉讼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与诉讼相比,诉前调解具有距矛盾源头最近、发生时间最短、使用程序最简单、处理风险最小、投入成本最低等特点,对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尤其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讨薪和批量纠纷非常实用。诉前调解是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环节,其前端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特邀调解等社会调解组织,诉调对接中心根据纠纷性质选择相应调解组织进行委派调解,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调解资源化解矛盾纠纷;其后端对接司法确认、诉讼调解、速裁快审等司法程序,可以为诉前调解成功的纠纷出具司法确认书,赋予其法律强制力。本案中,新郑市人民法院依托较为成熟的诉前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并司法确认43名农民工与食品公司的工资纠纷,是众多诉前调解案件之中的典型范例。(新郑市人民法院 供稿)

案例10:秦某某等与220户村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

【基本案情】

2020年4月,偃师市人民法院法官按照当地党委要求,开展法官进基层活动中发现某村发生一起涉众型矛盾纠纷。2013年9月,该村220余户村民分别与秦某等5人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将500亩土地承包给秦某等5人种植核桃,承包期17年,每亩租金500元。今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核桃的运输、销售出现问题,秦某等人无力支付租金,遂提出以核桃树抵扣租金。村民不同意,坚持要求如数支付租金,并由承包人铲除核桃树,恢复土地原状。双方一时陷入僵局。

【调解过程与结果】

偃师市人民法院了解情况后,认为纠纷涉及村民较多,当即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视,立即启动矛盾化解联调机制,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牵头,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参与,组成由速裁法官、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乡镇干部共同参与的调解小组,开展诉前调解工作,相关村民组长作为群众代表参加调解。

速裁法官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首先向村民讲解法律,指出疫情属于不可抗力,由此产生的损失应当由双方分担;鉴于承包商已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建议双方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每亩租金降至400元,今年的核桃由村民自行采摘销售以弥补损失。在此基础上,调解小组成员逐人逐户做工作,向村民讲明法律、政策、利害关系。经过努力,其中110户村民与承包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另有110户村民因承包人不能当即履行,达成调解协议后,根据双方申请,偃师市人民法院出具了司法确认书。至8月10日,在调解员的跟踪督促下,剩余的110户村民从调解员手中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土地承包金。至此,涉及220户村民的土地承包合同系列纠纷妥善化解。

【典型意义】

这是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诉前发现并通过党委领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成功化解涉众型矛盾纠纷的一起典型案例。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矛盾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这起纠纷被发现时,当事人还没有到人民法院起诉。被发现后,偃师市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法委报告,由当地党委政法委启动矛盾化解联调机制,调集各方力量共同解决。这种集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快速响应、多方联动、提前干预于一体的稳定的工作机制,对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诉讼增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发展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功典范。同时,该案例也凸显了法治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保障作用。联调机制启动后,偃师市人民法院首先做法制宣传工作,向争议双方讲解法律知识,让他们明白对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如何处理法律是怎么规定的,然后再结合纠纷情况提出双方分担的处理意见,为解决纠纷划出了界限,奠定了基础。调解成功后,不仅引导承包商当即履行,案结事了,而且在承包商无力履行情况下,为110名村民出具司法确认书,告知村民,如果承包商不履行调解义务,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由于调解协议有了法律保障,110名村民吃上了定心丸,最终使这起涉众型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圆满解决。(偃师市人民法院 供稿)

(责任编辑:孟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