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多地相继报告猴痘病例。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猴痘疫情防控工作,规范猴痘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判定和管理、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那么,什么是猴痘?又该如何预防呢?
“猴痘病毒是一种正痘病毒,对今天而言,它不是一种新病毒。”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于岩岩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1958年,欧洲科学家从实验室的猴子体内发现了一种病毒,该病毒在绿猴中引起一种疾病,类似于人类所患的天花。除了猴子之外,松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也可感染猴痘,且可能是这种病毒的主要宿主。
“猴患猴痘后,猴痘病毒在猴间传播,同时传染给啮齿类等其他动物,人接触了患病的猴,或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或患猴痘的人也会被感染。”于岩岩说。
于岩岩表示,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虽然猴痘在国内尚无病例报告,但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于岩岩建议,对于猴痘病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外出戴好口罩,及时做好手部清洁,尤其是减少与来历不明的啮齿类、猴类动物的接触。
于岩岩提示,在当前国外猴痘病例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发热和皮疹,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出行情况,以及可能的患者接触史或动物接触史,进行必要的核酸、抗原、抗体等检测。